設計單位:台灣世曦顧問股份有限公司、張樞建築師事務所
一、車站構想
現況問題
花蓮車站現有前、後站及三座月台(一岸壁、二島式、五月台靠岸),皆以地下道方式銜接。目前場站設施、設備、指標系統、動線、無障礙設施等,均不符合新法令的需求及影響在地觀光的發展。
花蓮車站規劃設置構想
在考量未來東部地區鐵路運輸、觀光及花蓮市都市發展的前提下,配合軟、硬建設的改善,提升車站與地方特色文化,強化鐵路觀光旅遊運輸功能及減少鐵路對都市的阻隔。
站前迎賓大傘示意圖
二、配置理念
1.自由通道
既有前後站各自為中心,開放空間分散且無法成系統,軌道區分隔東西兩側都市紋理。配合新站房北移,增設東西向跨站式自由通道,消除軌道造成的都市阻隔,東西兩端以中央山脈及美崙山為端景,北側以機場和太平洋為端景,並串連東西側的都市綠地廣場,也連接國聯四路與富安路的都市紋理。
2.花園大廳
東站一樓開放花園大廳,使車站與都市空間交疊,成為地方活動的重要場所。同時做為主要候車區,增建站前轉乘空間,舒緩雍塞的交通,利用植栽串接周邊零散綠地系統,提供舒適的步行空間,延續都市活動,與既有商業面銜接。
3.商業活動及旅運功能
自由通道直寬且沿兩側有公共活動,兩端設明顯之垂直動線,與廣場開放空間和商業面銜接成為都市活動的一部份,跨站層設置售票、驗票設備、商業空間等旅運服務設施,和既有地下通道皆可銜接三座月台,提供旅客寬敞和舒適的進出空間。
4.自行車補給及遊客中心
- 設置於出口閘門南側,與轉乘旅客分離。
- 配合地下道設計自行車坡道與電梯,方便兩鐵旅客進出車。
- 出口附近設置自行車補給站,縮短兩鐵旅客動線。
- 服務櫃台鄰近車站主出口,旅客容易到達。
三、設計說明
(一)開放式架構
1.半戶外/四面開闊觀景且通風。
2.車站還原成大自然中的亭子。
3.地方氛圍與特色自然滲入車站。
(二)因應氣候條件採被動式節能設計
1.開放式車站利用半戶外的挑高木作/鋼構棚架,將綠化及景觀帶進車站,有利自然通風採光,降低設備使用。
2.亭頂沿南北設置通風塔,形成空氣對流有助於通風排熱。
地面層平面圖
穿堂層平面圖
留言列表